【红色组】关于他们的两封信。

①是好久以前群里被罚的红色短打,无明显攻受。

②是墓碑梗,但不虐。

③背景有借鉴凡尔纳三部曲。

④第二封是朋友读完写的@鸡窝小姐 


下面是正文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To 布拉金斯基主编


不知道您什么时候可以收到这封匿名信,就不进行客套了。据说最近一期的贵社主题是几十年前火爆一时的一艘潜艇,那艘困在洞里最终沉没的潜艇。


我年轻的时候有幸在刚发现的时候就参与了调查。现在外界上大家知道的都是关于船长和潜艇的事情,所以特此写信来讲述一些不为人知的趣事。


根据调查是遇到了那次百年一遇的暴雨和激流,被海浪卷进了那洞穴。潜艇靠着循环利用的物资漂流了一段时间,最终弹尽粮绝沉入海底。


调查小组是在附近海底发现了那具埋葬规矩的尸体。修长身躯配着一头黑色长发,腰间似乎有一些并不标准的符号。因为尸体腐烂较为严重所以看不出什么其他有价值的了。


艇内观察就方便多了。虽然房间的墙壁都显得破破烂烂的,陈设也简简单单,让人不想多驻足片刻。那间屋子在最里侧,也损毁较轻。除了看似是每个人都有的一些生活必用品之外,有一双金属制筷子和一本日记。


上面的文字被认定为中文,但是随行的并没有中国人,我不得不把它带回去,再交给中国友人来翻译,那可是一位知名作家。他告诉我这字迹像极了,一段时间前便同他的外国友人一起销声匿迹的另一名中国文豪。据说他们是两个同性恋而不被大众接受才被迫隐居的,但毕竟是传言,谁知道呢。


友人把日记本上的内容概括给我听,看不出来他们的身份,记录的好像也只是一些生活琐事,中间穿插的像是死亡笔记一样的记录听起来让人有些难受,比如花了大篇幅描写的那位斯拉夫人。


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场面,他突然眼前一亮,然后把一段话念给我:大意是“若是陆地和海洋都接受不了你,我注定无法埋葬你,我便将你的名字纹在我的身上。从此以后,我就是你的墓碑了。”


他说那语音美极了,但我听不出来。“将中文翻译成外文,简直就是失去了它的灵魂”我也只能笑着回应。


呀,说到这里竟有些跑题,您忽略掉就好了。没过几天,远洋之外的调查组同伴将资料寄了过来。是一些他们复原之后的尸检报告。我不出意料的,看到了那个中国人的报告。报告里是这么写的:小腹纹身印记为俄文,【Иван】


“伊万?那确实是他们了”友人听到是这样说的。

不过确认了身份也对调查没什么影响,毕竟我们是为了帝国才去调查的。这件事情也快速被我抛之脑后。


据说你和王先生合资开办的报刊销量不错,真是年少有为。而你这次的主题我恰好有发言权,我便随意翻了翻档案,写了这封信。


【匿名来信】---2020.2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我发现这段尘封在大海的往事,波浪替我诉说这段恋情,现在我再把它交还给你。


那是温暖的尸体,他的发丝是柔软的,但他的心是坚强的,他可以为你抛下名誉地位身份和你拥抱大海。那个亚洲人的坚毅程度超乎我的想象,这或许是亚细亚文明刻在他深处的种子——渴望爱情,渴望自由,渴望认可。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,它篆刻在小小的纹身里,再由他写在那篇日记里。


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写这些,我只知道穿透死亡,越过歧视的爱情不可能终结于此。我对爱的了解太过浅薄,也想不出什么华丽的辞藻装点它,但我觉得它不需要被装饰,它看似是朴实的,是未打磨的璞玉,只有最胆大心细的艺人才可以雕琢它,我相信被雕琢后它的美丽会令一切最华丽的词汇黯然失色。


——所以我把它交给你,先生。


祝书刊大卖,愿我有时间可以登门拜访你和王先生。
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【大概是我看过这篇发表后的文章后,写给“布拉金斯基先生”一些感想,文中的“你”不止指的是那个睡在海底的“伊万先生”,还指的是现在的“布拉金斯基主编”,希望他可以好好珍惜耀耀,不管是过去的那个还是现在的这个】








END.

评论
热度(21)

© Tttttttttt | Powered by LOFTER